9月11日,抖音電商發布《2025豐收節抖音電商農產品消費白皮書》(下稱“白皮書”),展現過去一年平臺農特產品銷售情況、大眾消費趨勢及農貨商家經營情況。
數據顯示,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平臺累計銷售農特產品102億單,平均每天有2448萬單農特產包裹發往全國各地。近三年累計銷售農特產超200億單,平均每天增長一萬單,加速帶動優質農特產品“出村進城”。全年農特產品店播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1%,超546萬名創作者帶貨農產品實現動銷,越來越多農貨商家選擇通過抖音電商觸達更廣泛的消費者。
平臺持續通過短視頻、直播、商城、搜索等渠道,為各地農產品開拓增量市場。過去一年,直播間里農特產商品講解總時長累計達3574萬小時,貨架和搜索場景帶動農特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54%和95%。

四季好物掀起消費熱潮
《白皮書》顯示,抖音電商豐富的農特產品供給獲得各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與認可。從品類來看,堅果零食、糧油米面、水果蔬菜是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三類農特產品。從地域分布來看,來自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五地消費者最喜歡購買農特產品,廣東消費者訂單量占據平臺農產品訂單量的十分之一。從年齡段分布來看,90后是抖音電商的農特產消費主力,購買量總占比達到38%,80后和60后緊隨其后,購買量占比分別為21%和16%。此外,男性消費者比女性消費者更愛買買買,全年農特產品下單量占比52%。

為了幫助優質農品找到更廣闊的市場,過去一年,抖音電商深入廣東、山東、廣西、遼寧等各大產區,開展產地溯源直播、短視頻征文等助農活動。
數據顯示,在專項活動扶持下,各地時令農品加速上行。廣東荔枝、煙臺蘋果、菏澤芍藥、青州綠植、蒙陰蜜桃、北流百香果、丹東草莓等地區特色果蔬和花卉綠植實現銷量大幅增長,成交額同比增長419%、168%、63%、124%、46%、76%和64%。其中,廣東荔枝訂單量同比增長15倍,億萬消費者通過抖音電商解鎖“從枝頭到舌尖”的極速鮮甜。此外,還有一批新奇好物在抖音直播間走紅,例如:小眾的貴州梯田米成交額同比增長189%、珠海白蕉海鱸成交額同比增長231%。智利車厘子和泰國榴蓮等進口水果也頗受平臺消費者喜愛,成交額同比增長109%和88%。
電商熱銷也帶動了部分品類地頭收購價格上浮,助益菜農增收。以壽光彩椒為例,今年春季因出口受阻,當地彩椒價格曾一度下跌。為緩解滯銷,抖音電商推出“舌尖上的抖音 | 第一口春味”活動,邀約各路創作者帶貨壽光彩椒。短短2個月內,平臺累計售出1000萬斤彩椒,成交額同比增長64倍。

商家扶持助力提質增效
除助力農產品銷售上行之外,抖音電商通過“山貨上頭條”等專項,幫助農產品產業帶數字化升級,以重點調研、專項扶助、培訓指導等方式幫助農貨商家及新農人優化經營模式,加速區域農產品品牌煥新與產業鏈完善,實現高質量發展。2024年9月至2025年9月,全年農特產品店播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1%,年銷售額突破百萬元的農貨商家4.68萬個,同比增長42%。
為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提質增效,抖音電商于今年年初推出九大商家扶持政策,包含降運費險、返還推廣費、小商家扶持基金等多項舉措。截至7月底,已累計補貼商家超過165億元。農產品多為生鮮等非標品,為激勵商家提供品質好物,平臺持續推進生鮮品類官方保障覆蓋及免傭政策。生鮮免傭政策推出一年來,超21萬個商家報名參與,累計減免傭金8億元。
來自各地的商家達人通過抖音電商將更多品類的農特產推向大江南北。數據顯示,來自廣東、山東、河南的農貨商家數量排名前三;江蘇、山東、福建三省的農產品在平臺銷量最好。其中江蘇省一年賣出683萬款農產品,領跑全國。

村播興農帶動產業升級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平臺上超546萬名創作者參與農產品帶貨,扎根家鄉的村播達人數量同比增長13%。借助抖音電商,他們讓家鄉的農特產品不再局限于一隅,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來自山東的@煙臺蘋果霞姐 曾是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的退休英語教師,57歲大膽跨界投身“村播”。她帶著對家鄉蘋果的熱愛,用親切談吐在鏡頭前展現蘋果的種植故事與品質優勢。從教書匠蛻變為“蘋果女王”,憑借勇氣與堅持逆風出道,她也為煙臺蘋果打開了新銷路。
廣東90后農家女@陳麗容 打破傳統帶貨模式,將粵式英語融入茂名荔枝銷售,用獨特的語言風格介紹荔枝的鮮甜口感與產地特色,既展現了年輕一代新農人的創意,又讓茂名荔枝跨越語言壁壘被更多人知曉。
被稱為西海固“外交官”的@馬斯諾 為家鄉貝貝南瓜召開發布會,用鏡頭展示沙土地的獨特種植環境。滿是鄉土氣息的視頻,精準戳中消費者對優質粗糧的需求,單條就賣出1.8萬單。
抖音電商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平臺高度注重社會價值創造,不斷借助全域興趣電商模式,幫助更多優質農產品和新農人被看見,促進農產品產業帶高質量發展。未來,平臺還將持續投入到電商助農更深、更全面的鏈條中,幫助各地優質物產觸達更多消費者,助力鄉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