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藥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頭部企業通過License-out交易實現價值重估,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中郵證券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創新藥海外授權總金額達660億美元,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頭部藥企的交易規模創歷史新高。
三生制藥與輝瑞達成的60.5億美元合作協議,成為行業標志性事件。根據協議,輝瑞獲得其自主研發的PD-1/VEGF雙抗藥物SSGJ-707的全球開發及商業化權利(不含中國內地),三生制藥將獲得12.5億美元首付款及最高48億美元里程碑付款。這筆交易不僅刷新國產創新藥首付款紀錄,更推動公司股價年內漲幅超448%,市值突破770億港元。
資本市場的熱烈反應背后,是創新藥企業研發實力的直接體現。三生制藥董事長婁競通過直接持股22.28%及控股三生國健35.92%股權,個人持股市值分別達173億港元和122億元人民幣。這家成立于1993年的老牌藥企,憑借2005年全球首款rhTPO藥物"特比澳"奠定行業地位,該產品上市二十余年仍保持65%的市場占有率,年銷售額持續穩定。
盡管2018-2020年受核心產品放量緩慢影響,公司凈利潤從12.77億元下滑至8.36億元,股價累計跌幅超80%,但豐富的研發管線成為穿越周期的關鍵。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6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4.6%至13.6億元,展現出穩健的復蘇態勢。
國際資本的持續加碼印證了市場信心。8月26日,貝萊德以每股30.11港元增持4760萬股,涉資14.33億港元;9月2日,匯添富基金以31.18港元價格買入209萬股,耗資6522萬港元。兩家機構增持后持股比例分別達5.1%和5.03%,顯示外資對中國創新藥長期價值的認可。
產品端的好消息接踵而至。9月4日,CDE批準三生制藥SA102-CAR-T注射液開展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試驗,次日公司股價暴漲18.24%創歷史新高。中金公司隨即上調目標價39.9%至36.50港元,維持"跑贏行業"評級,并調高2025-2026年盈利預期。
行業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從技術引進到反向輸出,中國創新藥企業通過BD交易實現全球化布局。百濟神州等先行者的成功,證明了大單品戰略的可行性。對于三生制藥這類管線儲備豐富的企業,持續的研發創新與精準的資本運作,正在重塑其市場價值。
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創新藥行業的競爭已從單純的技術比拼,轉向綜合實力的較量。具備差異化管線、國際化視野和穩健財務結構的企業,將在行業整合中占據先機。三生制藥的案例顯示,堅持長期研發投入的企業,終將在市場周期波動中收獲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