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餐飲行業因預制菜話題引發廣泛討論,知名企業家羅永浩與連鎖品牌西貝的公開互動成為焦點。羅永浩通過社交平臺發聲,稱其團隊在西貝用餐時發現菜品疑似預制菜,且價格偏高,呼吁餐飲企業明確標注預制菜使用情況,強調消費者知情權的重要性。此言論迅速引發公眾對預制菜界定及餐飲透明度的關注。
針對爭議,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宣布推出“羅永浩菜單”,將羅永浩曾點選的菜品納入可選列表,并作出兩項承諾:一是“不滿意可退單”,二是開放后廚參觀。9月12日起,全國西貝門店同步實施這一舉措,消費者可自由點選菜品并現場觀摩制作流程。
為驗證西貝后廚的實際操作,記者實地探訪了上海日月光門店。該門店后廚采用開放式設計,消費者就餐時可直接觀察員工操作。進入后廚前,記者需完成健康登記并穿戴防護裝備。后廚區域按功能劃分為烤區、蒸區、高壓鍋區及炒區,員工現場展示了烤魚、烤鴨等菜品的制作過程。據工作人員介紹,烤魚需烤制9分鐘,烤鴨則需80分鐘,所有肉類食材均以生鮮形式配送,現場加工。
賈國龍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西貝中央廚房負責原料預處理,如羊排切割等標準化操作,但配送至門店的均為原料而非成品。他強調,預制菜與預加工原料存在本質區別,前者指熟食冷凍后加熱即食的產品,后者僅為烹飪前的準備工作。
關于預制菜的官方定義,2024年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已作出明確界定。根據文件,僅經簡單加工的凈菜、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蓋澆飯等主食類產品,以及即食食品、涼拌菜等均不屬于預制菜范疇。連鎖餐飲企業通過中央廚房配送的凈菜、半成品及成品菜肴也被排除在預制菜定義之外。
目前,關于中央廚房模式的合理性及餐飲企業是否應標識預制菜使用情況,仍存在行業討論。后續報道將進一步關注相關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