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無人車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之際,一場關于生態化建設的變革正悄然展開。九識智能近日推出首款面向重貨運輸市場的L5無人車,載重能力達1800公斤,標志著其產品矩陣從輕型快遞場景向大宗物流領域延伸。與此同時,該公司宣布啟動ADS中心戰略計劃,通過整合銷售、租賃、售后等全鏈條服務,構建智慧城市物流融合體。
這款L5無人車搭載L4級自動駕駛全棧技術,采用輕地圖方案實現動態路徑規劃,突破了傳統無人車依賴固定路線、調整困難的局限。據九識智能副總裁張旭琛介紹,新車專為商超供應鏈、工業配件、輪胎汽配等重載場景設計,載重能力較現有Z系列和E系列車型提升一倍。"相當于從微型貨車升級為微卡級別,行駛里程和場景適應性顯著增強。"他透露,城市配送中4.5噸輕卡占比達40%,未來將作為重點突破方向。
技術通用化成為九識智能降本增效的關鍵。張旭琛指出,Z、E、L三大系列共享傳感器布局、計算單元等底層技術,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快速迭代。"設計新產品無需從頭開發,只需更新特定模塊即可。"這種策略使研發效率提升30%以上,成本降低25%。目前公司全系產品交付量已突破7000臺,形成規模化應用基礎。
行業生態的變革不僅體現在產品端。九識推出的ADS中心采用"線上主導+線下服務"模式,整合試駕、銷售、租賃、維修等業務,形成覆蓋售前到售后的服務網絡。張旭琛解釋:"部分客戶傾向輕資產運營,我們提供租賃服務;另有客戶希望完全托管,我們可承接運營類似貨拉拉的業務。"這種靈活模式已在北京、上海等10個城市試點。
物流無人車的商業化進程正從快遞領域向多場景滲透。上海交通大學楊旸教授認為,無人配送通過降低人力成本、提升24小時服務能力,正在重塑行業生態。數據顯示,快遞網點采用無人車后,單票配送成本下降18%,時效性提升25%。隨著技術成熟,冷鏈物流、應急物資運輸等新市場成為競爭焦點。
追溯行業技術源頭,百度Apollo開源平臺扮演了重要角色。九識智能CEO孔旗透露,公司核心技術架構基于Apollo開源框架自主研發。2017年百度發布的全球首個自動駕駛開源系統,打破了Waymo、特斯拉的技術壟斷,培育出地平線、文遠知行等30余家自動駕駛企業。據統計,國內該領域超60%的核心技術人員均有百度Apollo工作經歷。
"開源系統避免了行業重復開發,使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快速接近國際水平。"九識聯合創始人潘余昌在智能交通論壇上表示。以九識為例,其創始團隊中的孔旗、崔霄等人均來自百度系,2016年曾主導完成百度自動駕駛核心模塊搭建,并在加州完成首次路測。
數據積累成為技術迭代的核心驅動力。孔旗強調,中國復雜的路況環境為自動駕駛訓練提供了寶貴場景。通過7000臺無人車的商業化運營,九識已構建起涵蓋城市道路、工業園區等300余種場景的數據庫。"真實道路數據是算法優化的基石,每天新增的運營里程相當于繞地球兩圈。"
同濟大學暨育雄教授指出,海量真實數據能暴露長尾風險場景,驅動感知系統提升傳感器協同能力,使決策算法更接近人類駕駛習慣。數據顯示,采用動態數據訓練的無人車,在復雜路況下的決策準確率提升42%,異常事件處理時間縮短至0.8秒。
隨著技術成本持續下降,無人車應用邊界不斷拓展。某頭部快遞企業測算,采用租賃模式后,單臺無人車年均使用成本較人工配送降低3.6萬元。這種經濟性促使更多行業展開試點,某汽車零部件廠商已部署20臺L5無人車,實現廠區到物流中心的自動化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