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更要呵護人間煙火。
手工勞動/挖哥
手工編輯 /掘叔
出品/獨角獸觀察
9月10日,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彩旗飄揚、人潮涌動。在這個慶祝阿里巴巴集團成立26周年的特殊日子里,高德地圖CEO郭寧站到了舞臺中央,向外界展示了一款名為“高德掃街榜”的新產品。
這款號稱 “永不商業化” 的榜單產品,被業內視為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發起的又一次強力沖鋒。
十五年間,阿里對本地生活的探索從未停歇,從早期的口碑網到與對手的激烈廝殺,再到如今押注高德,每一次嘗試都承載著阿里改變行業格局的野心。
然而,曾經寄托厚望的口碑網起起伏伏,最終淪為棄子,如今的高德掃街榜能否改寫命運,為阿里贏回失落的 “口碑”?
01
站到C位的“掃街榜”
早在2023年初,業內就有消息稱,快手正著手正式入局信貸領域,到了2023年末,快手進一步落實金融野心,陸續招兵買馬,其中涉及風控合規、供應鏈金融等方向的崗位。。
掃街榜的出場就自帶神秘感,噱頭十足。
發布的前一天,社交媒體上就有不少人在猜測,這款選擇在阿里司慶日發布的產品,分量到底有多重?
根據《晚點LatePost》的披露,高德“掃街榜”項目在6月底正式立項,由高德CEO郭寧親自操刀,不到100人的項目組進駐了此前一直未啟用的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園區C區4號樓,項目保密程度很高,其他員工無法刷卡進入。
高德掃街榜的核心定位“基于真實用戶行為數據的生活服務榜單”。
根據官方披露,榜單覆蓋全國300多個地級市、160萬商家(含87萬家餐廳、23萬家酒店),評分維度聚焦四大行為數據——導航到店人數、復購率、專程前往頻次、人群地域寬度,再疊加支付寶芝麻信用加權與AI風控過濾虛假行為,形成動態日更榜單。
《獨角獸觀察》注意到,在高德地圖APP首頁,高德掃街榜被標注了“New”放在了15個選項最中間位置,妥妥的C位。
掃街榜首頁設置了“狀元榜”(年度榜單)、“掃街榜”(本地人推薦)、煙火小店、輪胎磨損榜(專程前往)等模塊。郭寧在發布會上強調“永不商業化,只反映用戶真實選擇”。
高德選擇此時推出掃街榜,背后是流量與場景的雙重優勢。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5年7月高德平均DAU達1.86億,是大眾點評同期的6倍;更關鍵的是,導航場景天然承載“周邊消費”需求——用戶搜索商場、景區時,掃街榜可直接推送周邊商家,這種“場景化流量”轉化率遠高于傳統App的主動搜索。
為了快速破局,高德同步啟動“煙火好店支持計劃”:投入2億元出行補貼、9.5億元消費券,每天為優質小店提供5000萬次精準曝光,試圖構建“導航—決策—到店”閉環。
這個產品直接攪動本地生活賽道格局,不少人把高德掃街榜的推出,視為今年最火爆商戰——外賣大戰的延伸。
發布當天,美團即宣布大眾點評“重啟品質外賣”,推出“AI+真實高分”標簽過濾虛假評價,并發放2500萬張消費券。
可謂是針尖對麥芒。
02
消失的“口碑
對熟悉阿里的人來說,高德掃街榜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阿里系產品的一位“故人”——口碑網。發布會上,高德CEO郭寧也多次提到了口碑這個詞。
所以,也有觀點認為阿里通過高德掃街榜來繼承或者重啟口碑網,但高德對兩者進行了“切割”。
高德產品負責人李剛強調:“掃街榜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全新產品,跟之前的所有產品沒有任何關系,只能說初心是一樣的,都是解決用戶出行和生活決策的問題。”
但無法否認的是,不管是口碑網,還是高德掃街榜,都是阿里對本地生活賽道長達十余年的執念。
而口碑網的起落,正是這份執念最鮮活的注腳。
2004年,阿里前員工李治國創立口碑網,2006年阿里注資入局,2008年全資收購后合并雅虎中國,更名“雅虎口碑”。
馬云當時寄望其“連接人與線下服務”,但這次整合很快遇挫。2009年阿里推進“大淘寶”戰略,口碑網被并入淘寶體系,定位模糊導致核心團隊流失過半,第一次本地生活探索以“迷茫”收尾。
2015年,口碑網迎來了“高光重啟”。阿里與螞蟻金服共同出資60億元,將口碑從淘寶剝離,依托支付寶一級入口運營,時任口碑CEO范馳提出“用信用體系重構線下消費”,與如今掃街榜理念驚人相似。
彼時口碑網日均訪問量達3000萬,入駐商戶超百萬,但隱患已埋——支付寶的流量未能轉化為交易,與餓了么的協同更是“兩張皮”:商家在口碑上架團購,還需在餓了么單獨處理外賣訂單,內部生態內耗嚴重。
2018年,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將口碑與餓了么合并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口碑從此淪為配角,外賣業務全部移交餓了么,自身僅保留到店功能。
2021年成為口碑網的“退場節點”。9月,支付寶灰度測試“生活頻道”,口碑從底欄C位消失,淪為頂部自選小程序。
2023年3月,阿里宣布口碑與高德合并,所有到店業務并入高德。
2024年高德與抖音合作后,用戶搜索商家時跳轉的是抖音團購鏈接,口碑徹底“隱身”。
口碑的失落,本質是阿里本地生活戰略的“協同失效”與“戰略搖擺”:流量入口從淘寶轉向支付寶,再到高德,業務線始終未能形成閉環;而美團憑借“外賣+到店”雙輪驅動、覆蓋90%地級市的地推鐵軍,早早構建起護城河。國海證券2021年研報顯示,美團到店餐飲市場份額達83%,口碑與餓了么合計不足20%。
口碑的落幕,并非阿里本地生活探索的終點。2020年起,阿里將重心轉向高德,推動其探索餐飲團購;2024年淘天集團整合餓了么、飛豬后,又發力淘寶閃購;如今押注掃街榜,本質是阿里“內容驅動”(口碑)、“交易驅動”(淘寶閃購)之外,嘗試“行為驅動”的新路徑。
03
掃街榜能否支棱起來?
很顯然,如果從傳播上來看,高德掃街榜的開局是成功的,上線首日就賺足了眼球,還傳出了活躍用戶突破4000萬的消息。
但《獨角獸觀察》也注意到,高德掃街榜目前功能性還有很大完善空間。比如,用戶最常用的尋找附近餐館功能,在高德掃街榜有附近“1公里、3公里、5公里”三個選項,筆者所在位置是北京朝陽東壩地區,即使選擇最遠的5公里,也沒有符合條件的推薦,得到的提示是“附近結果過少,為你推薦北京市煙火小店”。
高德掃街榜要支撐起阿里的本地生活夢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要跨越戰略、合規、運營、用戶心智等難關。
戰略協同是首要瓶頸。
阿里生態體系龐大,好處是孕育著極為豐富的業務線,壞處是打通理順業務線難度也大。
2021年俞永福接手“飛高了”(飛豬、高德、餓了么)板塊,花費兩年才理順協同。目前,高德掃街榜并未與阿里其他業務打通。歷史經驗表明,阿里若不能解決戰略協同問題,就容易重蹈口碑覆轍。
作為一個“新物種”,原本做地圖的高德在掃街榜的數據合規上也面臨新挑戰。
掃街榜依賴的導航軌跡、到店記錄,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定義的“敏感個人信息”,根據該法第28條和第29條,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個人信息處理者方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
高德原來的隱私政策條款顯示:“我們可能會收集您的位置信息和行蹤軌跡信息,用于導航、路線記錄、交通出行服務等功能。該類信息屬于敏感個人信息。”
高德未明確披露“用戶軌跡用于榜單評分”的授權機制,也未公開行為數據與芝麻信用的加權比例——這樣不僅可能引發用戶信任危機,還存在合規隱患。
通俗來講,高德原先的隱私條款里基本都是跟導航、用戶出行相關的內容,如今高德掃地榜完全是另外一個維度的產品,原先的隱私條款已經無法覆蓋了,高德后面在合規這塊如何打“補丁”,讓用戶安心還有待觀察。
事實上,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已經有網友在擔憂自己的隱私數據可能被侵害。
第三點是需要彌補運營能力的短板,高德此前缺乏商戶運營經驗,高德掃街榜要留住商家,需快速搭建專業運營團隊。
最后一點是如何去改變用戶心智,也就是用戶的習慣。作為一款運營多年的地圖APP,高德“工具型App”的心智根深蒂固,用戶打開高德的核心目的是導航,而非消費決策,要改變這一習慣,需要長期運營與持續投入。
在過往的10多年里,阿里對于本地生活一直是“戀戀不舍”,經歷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如今高調問世的掃街榜能否逆天改命仍待驗證。但作為第三方觀察者,我們樂于看到入局者,能給行業帶來積極變化。
正如高德 CEO 郭寧在發布會上引用的馬云言論:“高科技不僅要征服星辰大海,更要呵護人間煙火。” 能否守住“真實”初心,能否實現生態協同,將決定高德掃街榜是“破局者”,還是又一個“試錯標本”。
阿里能否“贏回口碑”的答案,最終需要用戶的真實選擇與商家的持續信任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