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內容社區領域的頭部平臺小紅書因信息內容管理問題再度引發關注。國家網信部門發布通報指出,該平臺在熱搜榜單等核心環節頻繁出現炒作明星個人動態、瑣事類不良內容,對網絡生態造成負面影響,相關監管部門已依法對其采取處置措施。小紅書隨后發布公告,承認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并承諾將全面整改。
業內分析認為,熱搜榜單問題暴露出平臺商業化與內容管理的矛盾。由于明星八卦類內容天然具備高話題性,能夠快速提升用戶活躍度,而用戶活躍度又是平臺商業化進程的關鍵指標。與此同時,市場消息顯示,小紅書當前估值已突破310億美元,IPO進程進入關鍵階段,資本市場的期待促使平臺加速探索變現路徑。
在商業化布局方面,小紅書近期動作頻頻。最新版本的App中,底部導航欄新增“市集”入口,采用“雙列流”展示商品筆記和帶貨直播,并細分穿搭、家居、美護等垂直頻道。參與過平臺“紅貓計劃”的商家付磊指出,此舉旨在扶持白牌商品和小眾品牌,避免與抖音、天貓等傳統電商直接競爭。
為推動商業化進程,小紅書于8月宣布組建“大商業板塊”,將商業部與交易部合并,由COO柯南與CMO之恒共同領導。這一調整標志著平臺電商與廣告業務將深度協同。此前,小紅書商業化體系以廣告和交易兩條獨立業務線為主,2024年廣告收入達216億元,占整體收入的72%。新架構下,柯南作為電商業務長期負責人,將統籌解決商家痛點,打通商業閉環。
內部管理層面,小紅書同步啟動績效制度改革。商業化部門前員工透露,團隊考核周期從雙月調整為季度后,又改回雙月制。近期,平臺發布全員通知,將實行公開評審員工績效評分制度,這意味著團隊內部競爭壓力顯著增大。
盡管商業化步伐加快,但小紅書仍面臨內容生態與商業變現的平衡難題。作為以“種草”為核心的社區平臺,其用戶決策鏈路較長,與抖音等即時消費平臺形成差異。商家林偉表示,平臺在推進信息流廣告和直播帶貨時始終保持謹慎,避免過度營銷破壞社區信任基礎。例如,在“雙11”大促期間,小紅書要求商家文案規避“優惠”等字眼,導致部分商家采用“清清清”等擦邊詞進行推廣。
為吸引商家入駐,小紅書推出“百萬免傭計劃”,宣布自9月起對全行業商家前100萬元交易額免除傭金,僅收取0.6%的支付渠道成本。然而,商家反饋顯示,平臺日常傭金率普遍在5%左右,遠高于拼多多的0.6%-1%,導致部分商家將小紅書作為“引流池”,最終交易仍導向其他平臺。參與過“種草大賞”的商家王羽透露,平臺活動存在隱形門檻,廣告年消耗低于3000萬元的商家獲獎概率極低。
在商家生態建設方面,小紅書近期動作不斷。8月,平臺開放“靈犀”數據工具,上線“種草直達”功能,直接導流至天貓、京東等平臺,并先后與兩大電商平臺達成“紅貓計劃”“紅京計劃”合作。9月,“種草直達”商業產品全面向全行業開放,數據溯源功能更新至超過30天,以凸顯“種收一體”效果。然而,商家反饋指出,平臺在電商端發貨、售后體系等底層能力上仍存在缺陷,例如缺乏“部分發貨”功能,影響用戶體驗。
數據顯示,2024年小紅書電商GMV達4000億元,但與抖音電商3.5萬億元、快手電商1.39萬億元的規模相比仍有差距。在IPO進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商業化速度與社區生態健康,成為小紅書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