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慈溪,一家以制冰機為核心產品的企業正悄然走向資本市場。這家名為惠康科技的企業,憑借其全球民用制冰機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成績,成為制冷設備領域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隨著深交所主板IPO申請的正式受理,惠康科技的發展軌跡和行業布局逐漸浮出水面。
慈溪作為中國三大家電制造基地之一,與青島、順德齊名,全球60%的小家電均產自這里。惠康科技的崛起與這座制造業重鎮的發展密不可分。1972年,陳啟惠夫婦接手了一家瀕臨倒閉的鄉鎮制冷設備廠,通過技術攻關和市場開拓,逐步將企業帶上正軌。從為杭州制氧機廠配套生產蒸汽管散熱器管,到拿下廣州氮肥廠的整機部件訂單,惠康科技在創業初期便展現出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強大的執行力。
1994年,企業完成改制,更名為寧波惠康集團有限公司。此時,惠康科技已在制冷領域站穩腳跟,但陳啟惠并未滿足于現狀。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他瞄準歐美市場對小型制冰機的巨大需求,帶領團隊研發出適合家庭使用的小型制冰機。通過與科威特企業的合作,惠康科技成功打開國際市場,并逐步確立全球民用制冰機領域的領先地位。
惠康科技的業務布局體現了鮮明的代際傳承特征。陳啟惠的長子陳越鵬全面負責國際業務,次子陳越增專注商用空調領域,三子陳越孟則在資本領域開辟新路徑。這種分工協作模式為企業的平穩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2003年,惠康集團外貿出口額躍居慈溪工業企業首位;2007年,制冷家電出口量居寧波首位,其中冰箱出口量進入全國前十二。
面對2008年歐美經濟危機,惠康科技及時調整戰略,從主攻海外市場轉向內外銷并舉,從空調器為主轉向制冷家電為主兼容商用空調器。同時,企業積極擁抱“互聯網+”,拓展電子商務和智能制造領域。在國內家電市場同質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惠康科技通過差異化策略,聚焦制冷相關業務,形成“制冰機為主,冰箱冷柜為輔”的產品結構。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惠康科技營業收入從19.30億元增長至32.04億元,歸母凈利潤從1.97億元增長至4.51億元。其中,制冰機銷售金額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從70%提升至81%,成為核心增長引擎。盡管產品單價呈下降趨勢,但銷量增長顯著,2024年制冰機銷量達668.07萬臺,較2022年增長一倍以上。
市場布局方面,惠康科技以境外銷售為主,北美和歐洲地區營業收入合計占比超過60%。但隨著國內制冰需求的快速增長,企業正加大內銷市場開拓力度。2022年至2024年,內銷業務收入占比從20.54%提升至30.1%。旗下自主品牌HICON惠康和WATOOR沃拓萊通過電商平臺快速崛起,同時登上天貓TOP 5制冰機品牌榜單。
在生產模式上,惠康科技采用“以銷定采、以產定采”的采購策略,主要產品均為自主生產。銷售方面則形成“ODM為主、OBM為輔”的業務模式,為Curtis、ROWAN等國際品牌提供代工服務,產品通過亞馬遜、TikTok等電商平臺銷往全球。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合計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64.61%,凸顯ODM業務的核心地位。
此次IPO,惠康科技擬募資17.97億元,主要用于制冰機擴產及研發中心建設。其中,7.58億元投資前灣二號制冷設備智能制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4.61億元用于制冷設備生產基地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盡管研發費用從2022年的5870.65萬元增至2024年的8030.88萬元,但研發費用率從3.04%降至2.51%,略低于高新技術企業相關要求。
全球制冷設備市場持續增長為惠康科技提供了廣闊空間。據Euromonitor數據,全球制冷設備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924.6億美元增長至2024年的1076.7億美元,預計2027年將達到1373.1億美元。在中國市場,制冷設備行業規模從2021年的2300億元峰值回落后,2023年仍達2279億元,同比增長6.3%。制冰機市場同樣表現強勁,全球市場規模預計從2024年的212.9億元增長至2028年的272億元,中國市場規模則預計從29.8億元增長至43.8億元。